
世界遗产
WORLD HERITAGE SITE
-
制扇技艺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,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。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,它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,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。 苏扇可归纳为三大类:折扇、檀香扇和绢宫扇,统称为“苏州雅扇”。 苏州折扇,南宋时便可自制,从明代开始有名,著名的... -
剧装戏具制作技艺
剧装戏具是戏曲演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演出用品,它不仅能反映演员的身份角色和个性特点,而且能美化舞台、烘托剧情、渲染气氛,达到增强舞台效果的作用。 苏州的剧装戏具制作可上溯至明代中叶,与当时南戏北调中最为典雅优美的“昆曲”相伴而生。从演戏需要“行头”到剧装戏... -
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
苏州甪直水乡地区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,使人们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。千百年来,当地一代又一代农村妇女就是在从事稻作农业过程中,创造、发展了包头、大襟拼接衫、襡裙、襡腰、肚兜、衩裆裤、卷膀、绣花鞋等独特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。该服饰主要分布在以甪直为中心... -
灯彩(苏州灯彩)
苏州灯彩是传统的民间艺术,在人们娱乐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尤其是“灯展、灯会”,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,在节日庆典活动中,能增添节日热烈的气氛,表达美好的愿望,能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应,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。 苏州灯彩制作可追溯至南北朝... -
泥塑(苏州泥塑)[国一批扩展名录]
苏州泥塑起源于历史文化古城——苏州。苏州是长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,也是国家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。苏州泥塑与潮州浮洋泥塑、天津泥人张、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四大泥塑,有着悠久、辉煌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,苏州泥塑确定了鲜明的特点和坚定的... -
民族乐器制作技艺(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)
苏州民族乐器制作历史悠久,门类齐全、品种繁多、技艺精湛,蜚声中外。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。其代表作品有二胡、阮、古筝、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、编钟,还有冠以“苏”字的“苏笛”、“苏箫”、“苏锣”、“苏鼓”等。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... -
核雕(光福核雕)
苏州核雕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。明代文学家魏学洢的散文《核舟记》记述了明天启年间常熟王叔远在不满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出《东坡游赤壁》的场景,被惊赞为“灵怪之材”。清代乾隆初年,苏州微雕艺人杜士元同样用桃核雕刻了《东坡游赤壁》,他在小船上增雕了船工,被当时称为“鬼工”... -
玉雕(苏州玉雕)
历史上“苏帮”玉器闻名海内外,在明人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一书中,便有“良玉虽集京师,工巧则推苏郡”之说。明代以后,苏州的玉工人才辈出,如贺四、刘谂、王小溪、陆子刚等的技艺均名振京师,誉满四方。乾隆年间,宫廷专设造办处琢玉坊,几次召取苏州玉工赴京为宫廷制作玉器,以... -
国画颜料制作技艺(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)
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、书画印泥,是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传统文房用品。它与绘画艺术同享盛名,荣称“中国文房之宝”,素为中外画家赞赏。把中国画叫做“丹青”是我国人民对中国画艺术特有的称谓,“丹”即朱砂颜料,“青”即是石青颜料。颜料与绘画就象音符与乐章,是艺术表现必用... -
盆景技艺(苏派盆景技艺)
苏派盆景技艺成于唐宋,兴于明清,盛于当代。它的主要特点:其一为古雅。用松、竹、梅、榆、榉等树种制作的树桩盆景将自然景色缩龙成寸,苍古拙朴,又生机勃勃,加上配以陶都宜与特产的紫砂盆和各式细巧的“苏做”盆架,更显古色古香。其二为精巧。苏州盆景制作细腻精致,灵巧入微... -
绿茶制作技艺(碧螺春制作技艺)
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的洞庭东西山,最早文献记载,见于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(八卷)。唐至德二年(757年)三月,陆羽与诗人刘长卿在太湖西山考察茶事,经水月寺采茶品茶。陆羽好友诗僧晈然慕名来访,写下了《访陆处士羽》诗。自此,水月坞的水月茶(小青茶)俗称“吓... -
庙会(苏州轧神仙庙会)
四月十四轧神仙,在苏州,民风很盛。金阊区“轧神仙”活动以“庙会、曲会、花会”的融合来展现繁华金阊景象,活动分布在石路步行街、美食街、南浩街和山塘街四个区域, 轧神仙庙会期间,山塘街上,摆开“苏州民间工艺会展”,组织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现场制作展示,虎丘泥...